2025年以来,淅川县委巡察办聚焦问题线索管理关键环节,以规范管理夯基、联动机制聚能、严格审核提质,推动线索质效提升。元至10月份,针对巡察移交的县直单位、村级党组织问题线索,已党纪政务处分分别达41人次、76人次,较2024年全年上升4.1倍、1.4倍,第十轮、十一轮巡察移交线索成案率提升60%,巡察监督震慑作用充分彰显。
统一口径,全流程管理。聚焦问题线索审核把关不够、跟踪督导不到位等短板,设立“线索管理科”,统一负责问题线索收集、梳理、上报、督办全流程工作。建立分层负责体系,形成1名分管副主任牵头、3名专职巡察干部负责、各巡察组明确1名线索管理人员具体落实的线索管理机制,确保问题线索“底数清、去向明、责任实”。巡察期间,每周督促各巡察组上报拟移交线索,审核汇总后与县纪委监委相关科室会商,保障线索移交精准高效;巡后每月对未办结线索跟踪督促,直至所有线索全部办结,形成管理闭环。
创新方式,全方位协作。聚焦问题线索挖掘不深、佐证材料不全等问题,推行“不驻组副组长+审计人员”双嵌入模式。今年以来,纪委监委累计选派16名派驻纪检组组长、协作区负责人担任“不驻组副组长”,县审计局选派8名专业人员参与巡察,通过“执纪判断+数据佐证”双重把关,锁定关键证据,纪巡审联动发现问题线索21件,其中涉及科级干部5人。强化与执法部门联动,巡中实时向县政法委、公安局等6个执纪执法部门“点单式”函询,动态函询材料62份,获取数据154项,比对发现问题线索14条。建立“组组联动”工作模式,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助力发现系统性问题及线索。第十一轮巡察中,以巡察农业农村局巡察组为纽带,围绕惠农项目落实,联动3个乡镇巡察组开展巡察,发现线索14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层层审核,全链条把关。聚焦线索立案率低问题,建立“初审—会审—审定—复审—评查”审核把关机制。注重线索初审,围绕线索要素是否完整、证据材料是否充分,对巡察组上报线索进行初审,今年以来共审核问题线索124件,退回补充完善资料15件。强化纪巡联合会审,联合县纪委监委案管室、审理室对线索进行分析研判,退回定性不准、主体身份不明等问题线索19件。报请领导小组审定,会审通过的问题线索在2个工作日内呈报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审定后2日内安排专人与县纪委监委案管室对接,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开展线索复审,移交县纪委监委的问题线索,每月25日前由县纪委监委分管案件副书记牵头,听取线索办理进展,重点对查否案件进行复核把关;对移交被巡察单位的问题线索,由整改督导评估组对线索办理情况进行复核,结果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第八轮、九轮督导评估向县纪委监委重新移交处理不到位问题线索4件。开展线索质量评查,对2024年以来移交县纪委监委的277件问题线索开展质量评查,14件查否问题线索重新进行复核,通过“再核查、再研判”倒逼处置质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