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多措并举 推动巡察工作提质增效
2025-08-25 15:33 来源: 巡视办


社旗县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职尽责,多措并举创新方式,促进巡察工作提质增效。

县委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县委高度重视巡察工作,先后召开全县巡察工作会3次、县委常委会会议4次,有力推动巡察工作走深走实。县委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主持召开书记专题会1次,批示巡察工作12次,旗帜鲜明点人27人、点事17件。分管县领导深度参与巡察整改工作,参加集中反馈会5人次,3名县领导对整改不力的分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先后8次专题研究部署巡察工作,建立科学绩效考评机制,评先评优7人,晋升四级调研员3人,推动形成“一池活水”,坚持按程序组织召开巡察全过程各项会议,开展巡前谈话2次,参加巡中调研3次,用心解决“抽人难”等实际问题9件,持续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过程管理”,推动组办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组办“巡前、巡中、巡后”全流程深度融合,创新推行股室联系巡察组机制,每轮巡察组长、副组长和联络员重新组合,股室中层干部深度参与组里工作。巡察前“组需要、办提供”,重点做好方案制定、巡前通报、巡前培训等工作,积极为巡察组提供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巡察期间“组开展、办指导”,重点做好巡察组开展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督导,帮助把关和修改巡察报告等材料。巡察后“组会商、办会审”,重点查看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底稿支撑是否充足,确保报告经得起检验。今年来,9名正、副股长联系7个巡察组,印发《工作提醒》11期,审核《整改建议书》24份、《“巡改一体”整改建议书》19份,组办会商各类报告29篇,评查巡察档案21卷,反馈书面修改意见51条,合力破解难点问题34个,真正使组办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形成“一盘棋”。

边巡边移边查,“巡中成案”强力震慑。巡察前,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组长集体谈话,明确巡察要移交能作党政纪处理的问题线索,如果未巡深巡透,下一步纪委监委接到举报或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作出第三种形态以上处分的,倒追巡察组长责任。巡察期间,巡察组每周报送1次问题线索,纪委监委提前介入、巡中成案、快查速办。巡察结束,纪委书记办公会专题听取巡察移交问题线索查否案件,研判查否原因,倒逼巡察移交问题线索质量提升。巡察期间,巡察组移交纪委监委问题线索8批次共计113件,立案79人,留置1人,开除党籍3人,免职1人,党内严重警告11人,党内警告18人,诫勉谈话6人,提醒谈话12人,追缴违规违纪资金21.75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641.8万余元,持续释放巡察穿透力和震慑力。2名巡察组组长因巡察阶段应发现未发现被巡察单位违纪问题,在全县巡察工作会议上作表态发言。

做实“未巡先改”,推动整改提质增效。整改从巡前开始,是社旗一直践行的理念。巡察办会同纪委监委、组织部等单位,通过汇总梳理巡视巡察反馈的共性问题和督查评估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全县“未巡先改”共性问题清单,制发《未巡先改提示函》,督促未巡察党组织前置整改环节,“对号入座”自查自纠,扎实推进共性问题未巡先改。巡察办采取“逐项对照督查+同类延伸抽查”的方式进行专项督办、对账销号,避免同类问题“屡巡屡有”。同时,将“未巡先改”落实情况纳入巡察监督重点和巡察整改督查评估,真正起到巡察一处、整改一片、规范一域的效果。今年来,未接受巡察的16个县直单位自查问题191个,整改到位172个;26个未巡察村自查问题348个,全部整改到位。通过“未巡先改”,全县收缴违规发放冬春救助资金19.6万元,清退不符合条件救助对象541人,规范“三资”领域合同227份,收回集体土地263.35亩,追回拖欠集体租金23.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47.61万元,推动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三公经费”使用等各类制度21项。“未巡先改”让共性问题在巡前得到整改,巡察组进驻后将更多精力放在发现个性问题、深挖问题线索上,有效提升了巡察工作质效。

持续联督联评,深化巡察成果运用。巡察办会同纪委监委、组织部、效能服务中心等单位成立联合督查组,“压茬”开展十一届县委第7、第8轮巡察整改集中督导、督查评估,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对9个县直单位、3个乡镇(街道)、60个村(社区)整改工作的“把脉会诊”,发现整改不到位问题79个,下发《督查通报》3期、《持续整改提醒函》10份,因整改不力,2名单位主要负责人被约谈,18名党支部书记、村委委员被提醒谈话,11个村被纳入巡察“回头看”。针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关于完善潘河街道社区组织机构建设问题的专题报告》《关于潘河街道居民小区安全隐患问题的专题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资产资源管理的专题报告》,经县委主要领导批示后,推动应急管理局、住建局、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廉科 秦婷)

责任编辑:   省委巡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