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襄城县县委书记专题会议听取十五届县委第十二轮巡察汇报,传达学习省委常委、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秦国文在听取十一届省委第八轮巡视情况汇报后的讲话精神,县委主要领导对学习贯彻提出具体要求。县委巡察办组织全体巡察干部认真研读讲话,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深入思考谋划工作,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一、提升政治站位,把好理论学习“方向盘”
一是组织全体巡察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将讲话精神作为巡察培训和日常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巡察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全面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对照具体要求查找短板弱项,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思维导图”,明确巡察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责任主体,要求各巡察组今后开展巡察时“挂图作战”,确保巡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三是采购《怎样做好新时代巡察工作》《利剑高悬》《200个典型违规违纪案例剖析》等系列丛书,每名巡察干部人手一套,用具体事例开拓巡察干部视野,提升巡察队伍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握好政治监督“手术刀”
一是完善监督清单。按照“三个紧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聚焦核心职能制定70个单位的政治监督问题清单,细化监督重点,为巡察组开展监督提供参考。二是聚焦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普检、深检、个检对被巡察单位进行全面的“政治体检”,既对“四个对照”“四个紧盯”“四个落实”等规定内容进行“平扫”,又对重点问题、重大风险不放过,坚持“不抓线索巡不透”的理念,充分彰显巡察利剑的震慑力。在最近结束的第十二轮巡察中,5个巡察组共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25件,向被巡单位移交问题线索20件。三是注重实际效果。加强与纪检、审计、财政等业务主管部门对接,听取意见建议,确保巡察报告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准确性。巡察撤点前将要写进报告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形成沟通清单,发给被巡察党组织征求意见,再面对面逐一充分沟通,既提高问题的精准度,也得到被巡单位认可,做到同题共答。同时,把应由上级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县委提出建议,切实发挥巡察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
三、优化方式方法,用好改革创新“金钥匙”
一是巩固深化“室组地巡”贯通融合、巡审联动、设置不驻组副组长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与组织、财政、统计、信访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探索建立与民政、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协作机制,持续推动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有机贯通、高效融合,不断提升巡察工作质效。二是践行“十个字”(政、责、文、表、问、谈、核、析、改、制)基本规范。破除固有的思维模式,向理念变革和手段创新要动力、添活力,着力在个别谈话、走访调研、问题核查、情况分析、延伸了解等关键环节上创新“打法”,让被巡察单位时刻感到巡察利剑高悬,不敢有丝毫懈怠,让党员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三是建立巡察成效互评机制。每轮巡察结束后及时复盘总结,机关业务股室组织各巡察组相互点评巡察报告,分享好经验、好做法,共同借鉴提升,推动巡察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实现精准化监督、长效化治理。
四、强化数字赋能,织密智慧监督“信息网”
一是持续实践应用。在巡察单机系统和巡察网络平台已有的11轮545个党组织数据的基础上全面查漏补缺,完成巡察单机系统数据与巡察网络平台数据传输工作。对标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工作要求,推动在巡察工作中使用网络平台和单机系统,进一步规范工作,不断提高巡察信息化水平。二是提升数据效能。进一步加强信息数据共享,逐步与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信访举报、案件监督管理等部门实现数据联通。探索运用巡察与其他监督协作机制,借助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12345”市长热线等,加强与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信访等部门的贯通融合,聚焦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收集被巡察党组织相关信息,为巡察组精准发现问题提供参考。强化数据分析利用,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数据整合优势,加强数据动态管理、汇总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安全、可靠。三是积极探索创新。立足辅助完善、融合贯通定位,探索建立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实时监测被巡党组织全网舆情,收集信息更高效、分析信息更精准,通过AI模型识别潜在风险线索,辅助巡察组确定重点监督方向,确保信息化贯穿巡察工作始终。(襄城县委巡察办 李晓辉 刘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