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平县委巡察机构在对村(社区)巡察中,通过建立小型数据库,探索出“综合分析定位方向、关联性分析揭示矛盾、异常化分析锁定风险、深化求证闭环验证”的四步递进工作模式,构建起多维度的数据问题筛查体系,解决了传统人工核验的局限性,有效提升了对村巡察质效。
一、建立“数”库,为发现问题奠定基础。面对基层巡察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发现问题效率低等难点,创新模式,构建“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三维数据库,助力精准快速发现问题。一是建立重点人员信息库。通过收集村(社区)“三委”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名单、村民小组干部名单、党员及村民代表名单等数据,重点比对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和优亲厚友等问题。二是融合涉农资金流向库。通过汇总残联、民政、农办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残疾人补贴、农村低保、地力和粮食补贴等相关惠农资金专项数据库,重点比对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等问题。三是健全“三资”管理库。通过建立近三年的资金、资产、资源台账,看“三资”的变化,重点比对是否存在流失闲置和低价出租等问题。
二、数据引领,让发现问题更加高效。在建库的基础上,进行汇总、比对、分析,在数据的“碰撞”中,让问题浮出水面。一是数据综合分析。将乡镇(街道)和各村报送的基础数据,通过规范数据格式建立统一模板,利用排序、筛选等功能,快速整合关键数据,实现数据系统整合与宏观洞察。通过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职数配备、任职年限、年龄、学历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筛查出是否有长期缺职、人员选配不准、家族式村委、党员发展“近亲繁殖”等问题;通过对各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社会保障领域资金分配情况进行历年数据汇总分析,识别资金投入重点变化,梳理出各村(社区)之间政策衔接不畅、发展不均衡等共性问题;通过汇总项目资金额度、拨付进度,核查项目进度,可以看出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分析资金闲置式沉淀等问题。这些分析结果也为后续精细化核查和进一步了解提供了方向。二是数据关联性分析。通过运用横向关联人员信息、纵向比对资金流向、交叉验证项目进度的三维分析法,运用函数公式进行多表关联分析,进一步挖掘业务数据间的潜在问题,拓展发现问题的全面性。如,在比对某村救灾资金发放数据中,对分散安置人员和集中安置人员信息进行关联性比对,将发放名单中的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进行匹配,发现村干部为部分村民申报分散救助同时又申报集中救助,造成98户189人同时享受分散和集中安置补贴,涉嫌虚报救灾资金8.48万元。又如,针对某乡镇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发放情况,对村(社区)提供的残疾人补贴发放情况与民政部门、公安部门提供的死亡人员数据进行横向比对,发现宋某、郭某等6人已亡故仍在领取补贴款共计3975元,巡察组发出问责建议书后,县残联又自查发现163位亡故人员仍在领取补助款。三是数据异常化分析。通过应用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异常检测,进一步分析特定数据点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从而精准识别并定位异常数据。如,在粮补地补资金发放方面,比对发现某村近三年来存在地补面积30亩以上、粮补面积50亩以上的大额补贴人员名单,进一步筛选后建立数据库,与村组干部名单和种植大户名单进行比对,发现个别村干部申报粮补面积明显高于实际种植面积。巡察组实地核查发现,某村村民虚报粮补面积1357.67亩,两个村的两名村干部将295亩集体土地粮补资金打入个人账户,随后开展“巡改一体”专题推进,退回粮补资金3万余元。四是数据深化求证。发现异常数据后,还需要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和实地核查深化问题研判。如,巡察中发现某村征地补偿款发放混乱无序,存在以“捏总数”的办法进行附属物赔偿。巡察组将近三年补偿款发放情况录入EXCEL表格小型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包含补偿款的发放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发放时间、补偿金额、发放依据及标准等关键字段,筛选出一批有疑点的村组干部名单,通过进一步调阅银行流水核对和走访了解,发现部分村组干部存在涉嫌截留挪用群众补偿款问题。
三、数据支撑,使事例更典型。巡察中,将数据进行汇总研判,用汇总数据来呈现问题的广度。如,巡察发现某街道2022年以来支付赔偿款名目繁多,为精准支撑这一问题事项,通过汇总数据来例证,经统计有15起以噪音污染为由索赔计9.53万元,12起以作业车辆没走规定路线会轧坏道路为由索赔5.59万元,2起以青苗赔偿标准低为由阻挠施工索赔0.31万元。这些数据反映出基层在化解处理矛盾纠纷方面能力不足,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存在明显短板。同时将典型事例进行重点标记,用个性数据直观展示问题中某些方面的极端表现,进一步凸显问题的严重性。如,2024年5月20日某村民以井场作业噪声导致两牛打架小牛受伤名义索赔0.5万元,汇总数据和个性案例的配合使用,为撰写报告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镇平县委巡察办 苏克硕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