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路被冲毁后,村民走亲戚、下地干活都要绕路,下雨天更泥泞难行,现修好了,心里别提多敞亮!”近日,邓州市穰东镇郑庄村四组郑大伯站在新修水泥路上,笑容里满是感激。这条让村民念叨了大半年的“民心路”,在巡察组推动下,泥泞变坦途。
这一幕正是邓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组织建设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在哪里”重要指示,积极探索对村(社区)一体推进、全覆盖的“巡改治”,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鲜活注脚。
分类施巡直击基层病灶。邓州市整合乡镇管理、纪监、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专业意见,叠加巡察实地反馈,构建三级研判、四类定标、动态调校机制。围绕村产业发展、支部建设、乡风文明、社情民意和干部作风等,将村划分为“示范引领村、和谐稳定村、发展缓慢村、社情复杂村”四类型施巡。对示范村、稳定村“乡村一体巡”高效覆盖;对发展滞后村、矛盾复杂村“专项巡”精准攻坚;对与市直单位项目资金密集村“巡单位带村”溯源深查;矛盾突出、重点风险村“回头看”长效震慑。2023年以来,巡察覆盖率突破100%,问题线索移交量同比增长37%,巡察质效明显提升。
巡改一体速应群众关切。发挥巡察联系群众纽带功能,创新“四级交办”机制,最大限度将“巡察发现问题解决在现场”,推动95%以上问题巡察期内化解。针对环境卫生差、设施维护滞后等问题,口头交办3日内清零,2023年至今口头交办2997件,整改2954件,整改率98.5%;针对水电道路等民生工程,乡镇联动投入,2023年以来文书交办676件,整改656件,整改率97.1%;针对跨部门重大事项,市委统筹市、乡、村力量共同解决,2023年以来提请交办18项,均有效解决;针对“蝇贪蚁腐”、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2023年以来共移交快查153件,党纪政务处分42人,组织处理76人,让巡察成果赢得群众满意。
以巡促治激发振兴动能。聚焦基层小微权利运行,实行“三严标准”(交办严肃、查处严厉、验收严格),2023年以来集中督导8次,反馈9872个问题已整改销号9126个,约谈乡镇党委书记4名、村支书42名,整改率92.4%。围绕村级“三资”管理问题,靶向监督找短板、补漏洞,出台《农村“三资”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确保村监会全程参与,形成“村民愿监督、监委会敢监督、村务透明可监督”善治闭环。2023年至今对46个重点村(社区)“三资”底数清产核资,推动75个重点村财务提级管理,挽回集体资产118.23万元。聚焦产业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积极搜集诉求,及时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培育了腰店雨伞加工、刘集黄酒酿造等14个特色产业群,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并出台《邓州市关于加强产业振兴若干措施》,推动农投集团科技赋能激活“邓州粮仓”,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刀刃向内筑牢善治根基。对村巡察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邓州市对村(社区)精细分类施巡,避免标准过简或过繁,强化动态校准实操性,防范形式主义,面上分类施巡。在“巡改一体”上,持续提升巡察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交办模式和问题类型基本对照。在抓整改上,责任链条化,压实“市、职能部门、乡镇、村(社区)”四级整改主体,根治村级问题反弹,提升巡察组跨领域研判能力,确保“巡得深、改得实”。目前已巡察630个村级党组织,挽回损失279万元,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千余件,以巡察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对村巡察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持续擦亮巡察利剑,把群众利益维护好,不断厚植党执政根基。”邓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对村巡察“巡改治”做法,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幸福账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刘春茂 马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