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规范基层权力运行的“压舱石”、防范廉政风险的“防火墙”、提升决策效能的“助推器”。为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压实基层决策责任、堵塞权力监管漏洞,确保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及校党委工作安排在教学单位落地生根,校纪委、巡察办联合组建专项巡察组,对23个教学单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开展靶向监督。此次巡察打破“大水漫灌”式监督模式,围绕“政治引领、程序规范、执行实效、制度建设”四维构建监督体系,通过“靶向定位明重点、穿透核查挖症结、对点反馈促整改”,推动基层单位实现“议事有规则、决策有依据、执行有标准”的治理目标。
一、查政治学习,看决策站位
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重点核查各单位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等重大部署的学习贯彻情况。建立“政治学习-研讨转化-举措落地”全链条核查标准,不仅核查政策理论是否学习传达,更通过比对学习内容转化实际工作的举措和效果,判断学习是否“入脑入心”,如针对仅2个单位组织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精神的问题,督促各单位制定“学科对接黄河战略”实施方案,推动“华水所能”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二、查会议台账,看议事程序
以“三重一大”决策范围、议事规则为标尺,结合校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等决议事项,系统梳理出15个方面共性工作与82项个性工作事项,构建“全覆盖、分领域”的监督核查体系。聚焦“上会议题、议事过程、研讨情况、记录归档”4个关键环节,逐份审阅、逐项核验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记录。重点核查“议题是否应上尽上”,杜绝重大事项漏议;关注“研讨是否充分深入”,避免“以会代议”;确认“决议是否清晰明确”,防止执行偏差;检查“关键要素是否记录整完”,确保追溯可查。通过全流程核查,排查出基层单位党委会与党政联席会议事边界模糊、重大事项未按规上会、末位表态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议记录混乱等问题,并对涉事事项倒查“会前酝酿是否充分、会中研讨是否深入、会后执行是否落地”,深挖“决策随意性强”“议而不决效率低”“决议不合规”等问题背后的认识偏差、程序漏洞与责任缺位。
三、查执行轨迹,看决策落地
紧扣学校院办校改革、三个“有目标有组织”建设、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等重点工作,将其纳入专项监督核心内容,通过“查会议记录溯源决策部署、看执行台账掌握推进节奏、核执行结果验证实际成效”的三步核查法,精准识别各单位是否存在“仅传达不研究、只研究不落实”的“半截子工程”问题。针对人才引进、项目建设、绩效分配等“三重一大”关键事项,通过调阅招聘资料、合同清单、绩效分配制度等资料厘清执行依据,核查人才引进结果、项目进度节点、绩效分配合规性等,全方位、多维度考察决策执行的到位程度与实际效果。
四、查制度体系,看权责边界
以“制度可操作、权责能清晰”为导向,重点检查各单位“三重一大”配套制度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发现部分二级单位存在“制度照搬学校、未结合实际细化”问题,如对“大额资金”未明确具体金额标准、“重要人事任免”缺少选拔流程细则、“重大项目”未规定风险评估机制。据此向校党委提出制度建设建议,制定《二级学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管理办法》,明确“重大决策”“大额资金”等量化标准;出台《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细化问责情形与流程。同时指导各单位“量体裁衣”修订制度,将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弹性条款刚性化,切实解决“制度模糊、执行无据”问题,构建“权责清晰、监督有力”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