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履带式收割机真是及时雨!再晚两天,我这15亩玉米就得烂在地里。”看着湿漉漉的玉米秆被收割机“吞”进机身,金黄的籽粒源源不断吐出,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种粮大户老李抹了把汗,语气里满是庆幸。这处丰收场景的背后,藏着区委巡察组在“三秋”生产关键期的一场“突击护航”。
8月至9月,区委第三巡察组正对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巡察“回头看”,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巡察组的脚步提前踏入了田间地头。走访中发现小店镇、洪门镇等玉米等农作物因积水倒伏,轮式收割机无法进田地里作业,普遍面临“收割难”。老李的抱怨道出了大伙的心声:“联系不到合适的履带收割机,连续的降雨导致收割后没有烘干设备无法储存,这收成怕是要打水漂。”
巡察组当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连夜梳理出两大核心问题:农机调配“跟不上”,湿涝地块专用农机缺口大;烘干设备缺口大,不能满足需要。针对农机紧缺难题,巡察组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启动应急机制。一是向种粮大户、农机手、农机合作社介绍辉县、卫辉、获嘉等周边县市区农业机械雨季入地作业经验和做法,并协调履带式收割机和烘干机20余台;二是利用“红旗区机手之家”“和谐快乐农业工作”等微信群,向种粮大户、农机手、农户转发气象服务信息,引导农机手和农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与进度;三是组织农机技术和服务人员下沉到生产一线,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推进农机化应急救灾措施落实到田到户,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并未止步。巡察组在复盘时发现,“收割难”背后是农机供需信息不对称、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他们随即向区农业农村局下发整改建议书。此外,针对部分农户反映的“烘干慢”问题,巡察组还督促相关部门在乡镇增设6个临时烘干点,让湿玉米“当天收、当天烘、当天存”。
抢收进入尾声时,区委第三巡察组“回头看”时,小店镇、洪门镇的玉米已颗粒归仓,临时烘干点里的玉米散发着干爽的香气。老李笑着说:“现在秋收收割不用愁,巡察组真是帮我们把‘发愁事’都办成了‘顺心事’。”夕阳下,满载粮食的农用车驶向烘干点,巡察组的民情记录本上,又多了一行关于“建立农机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议——这场与“三秋”赛跑的监督,不仅守护了一季丰收,更为来年的好收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