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先‘望’察实情,五望入眼心自明;走村入户‘闻’民声,六必谈里藏实情;深询细‘问’接地气,七问暖心牢筑基;巡察要‘切’关键点,八访深挖探病源。”这些语句是睢县巡察干部口中常念的“工作口诀”,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田间地头、胡同院落的实际行动。近年来,睢县县委巡察办总结推广“望闻问切”四字诀工作法,把政治监督的“大道理”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实事”,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一个个温暖的巡察故事。
望:胡同里的路灯,照亮民心路
“巡察同志快来看,这胡同里的路灯坏了大半,晚上出门只能摸黑走,俺这老骨头摔一跤可咋整?”睢县县委第七巡察组进驻城关镇刘庄村时,村民姜显启大爷拉着组长轩亚涛的手,指着漆黑的胡同满脸愁容。
按照“望”字诀要求,巡察组不能光听汇报,得“眼见为实”。当天傍晚,轩亚涛带着组员揣着手电筒,从村头到村尾,逐个胡同排查路灯情况。天越黑,路灯问题越明显——有的灯杆光秃秃的,有的亮着一半就闪个不停,还有的干脆连线路都断了。组员们一路走一路记,最后统计出全村24盏路灯“罢工”,还有3处路段灯距太远,夜间照明“盲区”明显。
“群众晚上出行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事。”巡察组当即启动“巡改一体”机制,把问题反馈给城关镇党委。镇里连夜协调电工,村“两委”干部跟着一起找原因:有的是灯泡烧了,有的是线路被老鼠咬断,还有的是接触器故障。第二天一早,维修队带着工具和配件上门,到傍晚时分,24盏路灯全部亮起,原本漆黑的胡同瞬间亮堂起来。
当晚,姜大爷特意拉着孙子在路灯下散步,笑着说:“你看这灯多亮,以后放学再也不用怕黑了。”轩亚涛看着灯下热闹的村民,在工作手册上写下:“路灯照亮的是道路,更是民心。‘望’得仔细,才能‘改’得及时。”
闻:垃圾堆里的凝聚力,扫出整洁村
“这胡同口的垃圾堆了半个月,刮风时臭味飘满村,下雨还淌脏水,跟村委反映好几次都没人管。”县委巡察组进驻白楼乡金西村时,村民邵文自的一句抱怨,让巡察组干部心里不是滋味。
按照“闻”字诀要求,巡察组不仅要“听群众说”,更要“带群众干”。巡察组成员没先去问责村干部,而是拿起扫帚对组员说:“咱先把垃圾清了,给大家做个样子。”组员们跟着动手,有的扫垃圾,有的搬杂物,有的用三轮车运废料。
没想到,这一行动像“春风化雨”——路过的村民先是驻足看,接着有人回家拿工具加入,村“两委”干部红着脸赶过来,连公益岗的保洁员也加快了清扫速度。2个小时后,原本堆积如山的垃圾被清理干净,胡同口还临时摆上了垃圾桶。
“是我工作不到位,把群众的事拖成了‘烦心事’。”时任村支书李德仁在村民面前作检讨,“以后咱们定个规矩,每周三集体清扫,垃圾桶满了当天清运,绝不让垃圾再堆起来。”
如今的金西村,胡同里再也见不到垃圾堆积,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环境监督队”。邵文自笑着说:“巡察组不光帮咱扫了垃圾,还扫亮了村干部的责任心,这‘闻’字诀,闻出了咱村的新面貌。”
问:糊涂账变明白账,菊花成了致富花
“领导,俺们村的集体钱花哪儿了?从来没公示过,这心里总犯嘀咕。”县委第六巡察组进驻白庙乡李口村时,村民单大爷拉着巡察专员的手,说出了大伙的“心病”。
“问”字诀的关键,是“问出实情、问出对策”。巡察组没有简单要求村“两委”“补公示”,而是深入查账、走访村民,发现李口村不仅“三资”管理混乱,连“四议两公开”制度也没落实,村民对集体事务“不知情、没参与”。
“要让群众放心,先得让账目透明。”巡察组帮村里制定《三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把资产处置、资金审批等12项流程印成“明白纸”,还设了集体资产电子台账,每笔收支都要扫码公示。为了让村干部会用、村民能懂,巡察组还开了“四议两公开”专题培训会,手把手教大家“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决议”的流程。
第一次村民决议会讨论“菊花种植扩建项目”时,32名村民代表举手表决,72岁的老党员张大爷激动地说:“这才是咱村民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如今的李口村,公告栏里贴着光伏发电收益分配表,村民扫码就能查明细;村委会议室里,菊花种植合作社的竞标会开得火热,4家企业争相合作。村支书朱海安拿着账本说:“现在每分钱怎么花,都得过‘四道关’,村民微信群里天天有人‘监工’,糊涂账彻底变成了明白账。”
切:药材地里的“金钥匙”,打开致富门
“俺们村种药材有年头了,可就是没技术、没销路,20亩地挣的钱还不够买化肥。”平岗镇邢楼村村民邢西东,曾对着自家的药材地唉声叹气。他家4口人,全靠几亩薄田过活,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巡察组进驻后,按照“切”字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的要求,深入田间地头摸排:邢楼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药材,但缺技术指导、缺市场渠道,村合作社也没发挥作用。“不能让好土地闲着,更不能让村民穷着。”组长李申水带着组员四处奔走。
他们先是联系县农业农村局,请来了中药材种植专家,手把手教村民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又带着村干部和种植户去亳州药材市场考察,确定白芷、白术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还帮村合作社对接收购商,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针对灌溉难题,巡察组协调维修了13眼机井,确保药材地“旱能浇、涝能排”。
邢西东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巡察组的帮助下种了5亩白芷。到了收获季,看着金灿灿的白芷被收购商拉走,拿到5.5万元收入时,他激动得红了眼:“俺现在不仅脱了贫,还打算再扩种3亩。”
如今的邢楼村,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亩扩大到155亩,亩产效益达1.5万元,像邢西东这样靠药材脱贫的贫困户还有5户。村民们说:“巡察组不是来‘挑错’的,是来给咱送‘金钥匙’的,这‘切’字诀,切中了咱致富的要害。”
从“望”路灯到“闻”垃圾,从“问”账目到“切”产业,睢县县委巡察机构用“四字诀”工作法,把政治监督的“利剑”变成了服务群众的“暖心剂”。正如巡察干部们常说的:“四个聚焦不是空话,群众的‘三感’才是最实在的答卷,让路灯亮起来、垃圾清起来、账目明起来、腰包鼓起来,这就是巡察工作的意义。”(睢县县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