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密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对村巡察的新部署新要求,将巡察工作作为破解软弱涣散村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以六届市委6轮覆盖351个村(社区)的巡察、18个村(社区)“回头看”为基础,针对2023-2025年排查出的44个软弱涣散村,通过“精准画像定位、靶向整改破题、督查问效巩固”闭环机制,推动软弱涣散村实现“从乱到治、从弱到强”的转变,为乡村振兴筑牢基层根基。
一、精准巡察“画像”,找准软弱涣散“病根”
软弱涣散村问题多样、成因复杂,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讨论、分析研判,通过科学分类、因村施巡,为每个软弱涣散村精准“把脉问诊”。
(一)分类定责,聚焦重点村:结合纪委监委、组织部掌握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状况、“三资”管理、信访稳定、违纪违法等情况,将其纳入巡察“重点关注村”范畴,科学安排专项巡、直接巡或“回头看”。在2023年启动六届市委村社区巡察时,要求各巡察组把软弱涣散村作为重点巡察对象,倾斜时间和精力,确保巡深巡透;2024年将18个软弱涣散村列入当年巡察计划,其中对8个村开展直接巡察,重点关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突出问题;2025年把软弱涣散村整改情况作为监督重点,采取“巡督一体”方式对乡镇党委巡察的同时,对整改落实情况同步监督检查,助推村级整治提升。
(二)灵活巡法,深挖真问题:采取“先暗后明”“七必访”等特色巡法,巡察组先暗访老党员、困难群众、上访户,再结合“一码通”信访渠道、村工作群收集线索,精准锁定问题。如某村因拆迁安置引发信访,巡察组通过“先上后下”(先问乡镇情况、再实地走访),摸清“部分群众未及时安置”的核心矛盾;针对某村产业薄弱问题,通过走访种植大户、查看集体经济账目,发现“缺乏带动型项目、土地资源未盘活”的症结。
(三)清单管理,明确病痛点:以“四个聚焦”为纲,为软弱涣散村量身定制问题清单,涵盖支部建设、信访稳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4大类19项监督重点。通过巡察,共发现44个软弱涣散村存在问题792个,其中涉及信访稳定问题35个、产业薄弱问题71个、环境整治问题36个、支部建设问题38个。如某村“邻里纠纷化解率不足60%”、某村“原党总支书记因不胜任辞职导致班子断层”、某村“16个居民组普遍存在道路、房前屋后垃圾杂草清理不及时不到位现象”。
二、靶向整改破题,打出软弱涣散“整治组合拳”
针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坚持“一村一策”,紧扣不同类型村短板弱项“开出良方”,通过巡察监督和组织整顿,推动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逐项破解。
(一)建强班子,破解“核心弱”难题:对支部建设薄弱的软弱涣散村,优先从“选优配强带头人”入手。如某村原党总支书记辞职后,巡察组协助镇党委通过座谈走访、民主推荐,选拔新任书记,同步建立“三会一课”、党员联户等制度,半年内召开党员大会5次、化解矛盾15件;某村“党员参会率不足50%”,通过增补4名后备干部、改造党建阵地,参会率提升至85%,还解决了苗圃公司拖欠地租、群众水费贵等民生问题。
(二)化解矛盾,破解“信访多”难题:对信访突出的软弱涣散村,推行“边巡边改+专班攻坚”。某村因房屋搬迁遗留7件信访问题,由县处级领导牵头,整合律师、老党员等力量组建调解队,全部化解;某村因安置房停工引发信访,巡察推动企业接手项目,协调银行解决建设资金,目前4栋安置楼已封顶,预计2025年底交付;某村通过“每月谈心谈话会+枫桥经验落地”,未再发生拆迁安置集体上访。
(三)发展产业,破解“增收难”难题:对产业薄弱的软弱涣散村,依托巡察资源链接政策、资金、项目。某村实施文旅开发,巡察组协助规划100余亩土地建新型社区及康养民宿,协调资金2万元改造50亩核桃林为特色果园;某村在巡察建议下,发展36亩黄梨采摘园、182亩中药材种植,养殖黑猪、梅花鹿,带动220人就业,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40%;某村引进公司建成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年增集体收入10万元。
(四)整治环境,破解“村容差”难题:对环境整治滞后的软弱涣散村,推动“常态化整治+设施提升”。某村开展5次环境清整,成立督导小组监督保洁,协调资金200万元建设3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既改善环境又增加就业;某村清理垃圾6吨,新建2个蓄水池、扩宽入村道路至5.5米,安装路灯160盏,修缮抗战指挥部旧址,打造红色文旅点;某村清理乱堆乱放45处,修复2.96公里环村道路,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三、督查问效巩固,筑牢整改“长效堤坝”
为防止软弱涣散“反弹回潮”,纪委监委、组织部、巡察办三方联合,通过中期督导、严格督查、半年提醒等方式“定期复诊”,推动整改成效常态化。
(一)闭环管理压责任:通过日常监督、集中评估等方式倒逼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落实巡察整改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44个软弱涣散村全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126条,整改到位率92%以上。如某村在督查推动下,协调80万元重修水毁路桥、安装路灯50盏,还引入企业壮大集体经济。
(二)约谈督办强震慑:对整改不力的软弱涣散村,采取限期整改、约谈提醒等方式再次加压。如某村“集体资产台账混乱”整改未达预期,责令重新整改并同步挂牌督办,目前已完成台账规范,并盘活闲置土地10亩。某村因整改到位率低于70%,由纪委监委约谈包村领导,要求乡镇党委统筹并限期整改,目前该村整改率达到100%。
(三)建章立制防反弹:推动软弱涣散村将整改措施转化为长效机制,如环境整治类村建立“网格化巡查+美丽庭院评选”制度,产业薄弱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计划”,信访突出村完善“矛盾纠纷每月排查”机制。44个软弱涣散村共新建制度65项,其中某村建立的“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制度”、某村建立的“党员联户服务制度”,均成为可复制的经验。
通过巡察监督,助推31个软弱涣散村稳步实现摘帽,“两委”班子已配齐配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发展年轻党员65名、后备干部89名,“三会一课”规范开展,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稳步增长,18个产业薄弱软弱涣散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个村年收入超10万元,2个村预计2025年突破20万元。为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累计解决民生实事162件,修建道路18.6公里、桥梁3座,建设安置房12栋、标准化厂房4800平方米,协调资金超1.2亿元。(新密市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