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在即,父亲李默尹、儿子李想和女儿李晓紧紧拥抱在一起,几个小时后,他们生离死别;在铁原阻击战打响之时,教导员李想将离别时妹妹送的一朵红花分给战士们一起闻闻来自“家”的香气,在最残酷的战场上,他们绽放了最灿烂的笑容;一场决定存亡的血战,战士们挺身而出,迎着敌人的炮火,用一双双手硬是把曹川水库的闸门打开——这是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里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镜头,让我们泪流满面、肃然起敬!
我在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观看了这部影片,受到强烈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这部影片重点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讲述了一场激战12昼夜的存亡之战。为掩护数十万名志愿军转移,第63军临危受命,2.5万名将士在铁原与近5万人的“联合国军”展开激烈战斗,以血肉之躯终于抵挡住敌军步坦炮协同的数次进攻,为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炮声隆隆,战火纷飞,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抗美援朝战争,历经2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堪称惊天地、泣鬼神!而这些志愿军战士的牺牲和坚持,则成了今天和平生活的奠基石。
《志愿军:存亡之战》以高度凝练的叙事,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坚定信念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击。为了誓死守卫铁原,188师1营教导员李想在战前问战士们:“我们是什么牙?”“钢牙!钢牙!”响彻天空的回答彰显了“最可爱的人”的英勇大无畏精神。志愿军将士在极寒的战场上,面临物资匮乏、敌人围攻,却依然坚守阵地不惧不退。他们跃出战壕、迎面扑向坦克开道的美军,在铁原战场上筑起了一道冲不破的“钢铁长城”。李想在最后引爆装置时拿出包裹过妹妹李晓吃过糖的那张糖纸闻了闻,然后毅然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坚定的信念背后,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无不彰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责任感,是最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不仅震撼还原铁原硝烟,更是以细节道出英雄铁军的家国情怀,小家大爱荡气回肠。李家三口正是无数因战场分离的小家的缩影。儿子李想出生之后就被父亲李默尹送到爷爷家,女儿李晓还在襁褓里,李默尹夫妻先后被反动派抓捕并执行枪决。李默尹侥幸活下来了,但他的妻子却牺牲了。为了继续革命,李默尹把女儿寄养在别人家。影片开头呈现李家三口短暂相聚,接到命令后父亲和儿子又迅速归队,赶赴朝鲜战场,后来女儿李晓也到朝鲜,与哥哥李想会合。在生与死的战场上,一把钥匙、一朵小花、一顿战壕中的团圆饭,是那么温情,寄予着亲人间无限的牵挂之情。李默尹和李想父子俩深知军人使命,面对父亲“守住铁原”的嘱托,儿子大声回应“放心吧,我是你儿子”。影片里每一个普通小人物都有闪光的一面,如军事家武本正、警卫张孝恒、副连长孙醒、记录员杨三第等等都是通过独特视角细致诠释动人的家国情怀。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正是70多年前勇敢无畏的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才让我们得以安定地生活。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志愿军精神将永续传承,发扬光大!无数先烈对于家国的赤诚情怀感天动地,也更加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赵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