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传承
2025-05-13 21:29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兰考县黄河故道的沙丘上,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泡桐树已长成参天绿荫。这些见证时代变迁的树木,如同焦裕禄精神一样,在岁月长河中不断生长,滋养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六十余年风雨洗礼,焦裕禄精神始终闪耀着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芒,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

初心使命的永恒坚守。焦裕禄初到兰考时,面对连年受灾的困境,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这句质朴的誓言,诠释了共产党人最纯粹的初心。在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日日夜夜里,他拖着肝病患者之躯,用钢笔、茶缸盖顶住痛处坚持工作。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在科技创新的实验室里,在服务群众的窗口前,新时代党员干部正用不同的方式续写着同样的初心故事。他们中有人放弃城市优渥生活扎根乡村,有人十年磨一剑攻克技术难关,有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服务岗位。初心和使命不在纸上,就在这一项项具体的为民行动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坚守,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责任担当的时代诠释。焦裕禄治沙时创造的“贴膏药”“扎针”方法,不仅体现了科学精神,更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智慧。他既敢于直面“三害”这个“硬骨头”,又善于发动群众找到破解之道。这种担当精神,在当前已转化为航天人突破技术封锁的攻坚克难,转化为基层干部化解复杂矛盾的智慧勇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践路径,将焦裕禄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担起共产党员的应尽之责。

清正廉洁的永恒底色。焦裕禄始终艰苦朴素,他生前用过的棉被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他坚持让子女与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行动诠释“公仆”二字的分量。他经常教育子女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生活要节俭。焦裕禄不仅自觉匡正家教家风,还带领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专门起草了《干部十不准》,不准任何干部及其家属特殊化。焦裕禄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近年来,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像焦裕禄那样,把清正廉洁作为从政底线,用干净担当赢得群众信任。

我们既要传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献精神,更要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必须把根扎在群众中,把初心融入工作中,为百姓解决问题、谋求发展。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像焦裕禄那样,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把清正廉洁持在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就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杞县纪委监委 孙利娟)

责任编辑:   段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