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华县纪委监委以“四廉村居”建设为抓手,将清廉制度、清廉教育、清廉监督、清廉文化深度融入乡村治理,打造出一批兼具时代特色与乡土气息的清廉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廉动力”。
清廉制度立规矩。该县纪委监委出台《村级权力规范运行监督指导意见》,围绕“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6大领域制定32项制度规范。创新推行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将宅基地审批、集体资产处置等12项高频事项纳入阳光监管平台,建立“一事一档”电子台账,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同步开展“清廉承诺”行动,组织全县22个乡镇(街道)451个村(社区)“两委”干部签订《廉洁履职承诺书》、建立廉政档案,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公示,构建“制度管权、清单明责、承诺践诺”的立体监督体系。
清廉教育筑防线。针对农村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该县纪委监委依托门户网站、“清廉娲城”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廉政微视频、开展在线测试,累计参与学习超3万人次,实现廉政教育不断线、全覆盖。东王营乡王化本村打造“廉政教育长廊”,采取漫画、案例、格言等形式生动展示“蝇贪蚁腐”危害,让基层党员干部时时接受廉洁教育;艾岗乡半截楼村开设“清风夜校”,组织村组干部每月定期学习党纪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清廉监督敲警钟。该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今年已查处群众身边风腐问题91起,批评教育和组织处分127人,形成了有力震慑。皮营街道邝桥社区创新“三务”公开模式,在公示栏增设“扫码监督”功能,群众只需扫码即可查看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招标等原始凭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逍遥镇西贾村在镇纪委监督指导下,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打通12条“断头路”、成功解决十年未解的民生难题,获评“清风村居”流动红旗,成为清廉监督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清廉文化润人心。该县纪委监委深挖本地红色资源,依托杜岗会师纪念馆打造“红廉”教育基地,组织“重走会师路”活动36场次,让党员干部在红色历史中汲取廉洁力量。结合县域荷塘众多的特点,在迟营镇南湖公园等处建设“荷廉”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莲意象传递廉洁理念,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艾岗乡半截楼村创作《廉洁三字经》,编排《六尺巷》廉政戏曲,让清廉文化融入民俗节庆、家风传承,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滋养。
“清廉村居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护心镜’。”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四廉融合”,推动清廉元素向产业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延伸,让清风正气成为娲皇故都最动人的底色。(陶宗海 王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