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青春,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意味着活力与朝气,饱含着希望与赤诚。1916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时年27岁,正值青春。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他由季节变化的春天,想到了生命的春天,提笔写下《青春》一文,这篇文章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唤醒了无数青年,也唤醒了一个时代。
翻开百年党史,每一代青年,历史都赋予了独特的使命和际遇,每一代青年,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从救亡图存到人民解放,从全面小康到伟大复兴,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青春身影早已被历史定格:为光复河山、解放全中国而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学生,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技术攻关、勇攀高峰的青年科学家,战斗在抗疫一线、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党员干部……中国百年巨变,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少年徒手摘星,将光洒在我们身上,他们却凋零在最美的年纪。”近段时期热播剧《觉醒年代》,让很多观众跨时空“追星”。陈延年等青年志士的革命品格和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青春正能量深深打动着我们、感染着我们。1927年,陈延年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时年29岁。刑场上,行刑者要他跪下,他高声呼喊: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刽子手恼羞成怒,一拥而上,以乱刀残忍将其杀害。
1928年,同为革命者的弟弟陈乔年被捕,时年26岁。他受尽重刑却始终严守党的秘密。牺牲前,他曾乐观地对狱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有网友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们都知道答案,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
“奉献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至死方休。”这是关于“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朗诵节目《等待》中的一句话,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科技战线上的英雄典范正是这样度过自己一生的。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表示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是“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庭和孩子。这年,他34岁。自此,邓稼先彻底从亲人的身边消失,也与周围所有的朋友失去联络,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邓稼先耗尽了自己的心血。1979年的一天,在一次航投试验时,降落伞出现故障,导致原子弹坠地摔裂。邓稼先比谁都清楚其危险性,但他推开众人,一个人冲向前,仔细检查摔破的原子弹碎片。妻子得知他的经历后,拉他去做检查,很不幸的是,他的身体中检测出了放射物质。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离开人世之前,他仍旧叮嘱搭档,尽一切努力,不要让别人将我们落得太远……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6月9日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令人吃惊,中国每天给2000万人接种疫苗。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中国交出了一份经得起检视的“答卷”。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中有“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医护人员,有“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有“24小时昼夜不停”的城市建设者,有深入抗疫现场及时发布最新消息的新闻记者,有上门挨家挨户排查、不分昼夜坚守社区、村镇的基层志愿者……中国青年,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让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也在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交出了让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9514.8万名中共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24.9%,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奋斗在航天事业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三十三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三十五岁……中国青年,未来可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不断从党史中汲取榜样力量,行而不辍、担当奋进,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最壮美的青春之歌!(省纪委监委驻省人大纪检监察组 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