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减税降费政策享受了没有?减了多少?操作方便吗?”
“防汛应急物资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这样的场景是焦作市纪委监委深入园区企业、县区乡村开展一线监督、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的真实写照。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第一职责。怎样将监督落实落细,跑好监督“第一棒”?今年以来,焦作市纪委监委找准监督抓手,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不断提升监督效能。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焦作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围绕“六稳”“六保”、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应急防汛等决策部署,“量身定制”监督检查,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我们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要任务进行梳理汇总,明确监督重点,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点明了“破题”思路。
为保障复工复产达产,督促“六稳”“六保”落实,焦作市纪委监委建立直接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聚焦返岗就业、交通物流等问题,把脉问诊、牵线搭桥,推动制定措施53条。紧盯脱贫攻坚,将“一线遍访”和大走访作为常规动作,并以“直播带货”等形式带动产品销售,率先开启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发现问题1729个,立行立改1652个。针对应急防汛,成立防汛监督工作专班,通过日报告、周会议和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倒逼责任落实,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102个。
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离不开延伸监督触角,织紧织密基层监督网。为此,焦作市纪委监委注重强化制度设计、体系设计,同步开展协作区、监察办公室和联络站“示范点”三级联创,推动有形监督向有效监督转变。
“以往,乡镇(街道)纪委往往碍于情面,放不开手脚,经常出现不敢监督、不好监督、不便监督的现象。”该市纪委监委组织部部长李鹏介绍说,为破解基层监督难题,焦作市纪委监委探索实践了协作区工作机制,建立48个协作区,通过督查落实、捆绑考核等,整合运用监督力量。同时,规范提升监察办公室建设,明晰权责范围,赋予谈话、函询、查询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基层监督有抓手、有依据,并设立由乡镇(街道)干部、村纪检委员、村监委会主任和村级监察联络员组建的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配齐配强监督队伍,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落实落细监督,还要进一步夯实监督基础。焦作市纪委监委以“6-45”问题整改为引领,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制定“1+9”千分制考核办法,实现项目化推进、台账化管理、节点化督导。将检举举报平台试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采取集中培训、上机轮训、个人自训,开展红蓝战队对抗演练,提升业务基本功,全省首家通过评估验收。出台《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十严禁”》,组织全市1562名纪检监察干部承诺践诺,从严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突出监督的政治性、增强监督的创新性、提高监督的精准性上发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焦作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牛书军表示。(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