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蹲点式”监督方式,确保监督覆盖到户、精准到人;发挥“阳光村务”监督平台中枢协调作用,推动“三类人员”帮扶政策落实;实行“线上+线下”督办提醒,及时办结群众反映的难题……
大别山区革命老区是我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做实做细监督第一职责,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以及脱贫摘帽后“四不摘”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质量高、成色足。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主要看干部,关键靠作风。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胜年行动,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拧紧纪律作风“发条”。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头到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大别山革命老区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掌握真实情况,研究对策措施,推动问题解决;机关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纷纷与大别山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结亲慰问、捐款捐物,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光山县纪委监委采用“过筛式”“蹲点式”监督方式,对全县33个乡镇街区的现有未脱贫户3762户8008人、返贫风险户653户1875人、致贫风险户449户1484人进行大走访,认真填写“蹲点式”监督检查走访日志,督促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对督导发现的问题,建好台账、闭环管理、逐个销号。
9月的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游人如织,村民喻云每次都以饱满的精神向游客讲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岳时的细节点滴,讲述新时代里自己的幸福生活。在今年的大走访活动中,光山县纪检监察干部了解到喻云因病致贫的情况后,帮助她安排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怀着深深地感恩之情,喻云主动报名当上了村里的义务讲解员,一天最多时讲过5场。
监督小微权力,保障政策落地。信阳市纪委监委创设“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推进村务公开,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畅通沟通渠道,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惠民政策。商城县吴河乡清塘坳村的罗大姐通过“阳光村务”不仅申报了低保,乡村两级干部还帮助她申请了医疗扶贫救助,通过大病补充保险、第五道保障险等医疗扶贫政策一共报销了11万多元。“阳光村务就是干部和咱们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啥事儿在这儿都能得到沟通和解决。”罗大姐说。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扶贫产业销路造成的不利影响,新县探索实施“干部带头购买、部门定向采购、搭建供需平台”3种消费扶贫模式。该县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通过“线上+线下”双监督方式,压实扶贫、农业、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责任,让贫困群众搭上“网络经济”快车。今年以来,全县通过开展专场销售、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农产品销售3000余万元,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清风劲吹,决战决胜。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纪检监察干部走村入户,下沉监督力量,下大力气解决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督促每一笔扶贫资金都花在“刀刃”上,保障每一位贫困户同步脱贫奔小康。(卢松 侯春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