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礼镇庆华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孟凡理套取国家扶贫资金问题、王屋镇风门腰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峰在审核危房改造工作中把关不严问题、邵原镇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同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失职失责问题……”今年4月,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通报了5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要求全区各单位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集中两个月时间,聚焦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刻剖析发案原因,查找腐败风险点和体制机制漏洞,彻底整改问题,全面建章立制。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尽锐出战,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整治小微腐败,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扎实开展扶贫领域决胜年行动
“贪小便宜吃大亏,尤其是扶贫领域的资金、物资坚决不能动,这是最起码的规矩!”坡头镇郝山村党支部书记周玲在学习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后感慨地说。
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胜年行动,按照省纪委“三个监督三个覆盖”要求,紧盯10个镇59个“摘帽村”、470户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11户边缘户,系统实施“四个不摘”督战行动、“回头看”专项整改行动、问题线索清零行动、长效监管行动、常态监督行动、以案促改行动等六个专项行动,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坚决防止虚假脱贫、算账脱贫、指标脱贫、游走脱贫。上半年,全区纪检监察组织未收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37起,处理5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人。
围绕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伞破网”行动
“我在任村主任期间,通过帮助别人介绍或操作铝矾土先后收受别人贿赂13.3万元,我愧对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和前凹村父老乡亲对我的近300张选票……”下冶镇前凹村前村委会主任王小战在忏悔书中写道。
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循线深挖、坚决彻查下冶镇前凹村村干部违法开采铝矾土、涉黑涉恶窝案,先后处理37人,涉及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和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多个部门人员,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判处刑罚15人。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伞破网”行动,压实案件责任,实行主要领导督办、班子成员包案责任制度,每周召开调度会议,逐一听取案情汇报,切实加强办案指导、督查督办、审核把关。
制定《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指导标准》,成立8个涉黑涉恶案件核查专班,优先处置列入省纪委监委台账的涉黑涉恶问题线索,逐案过筛、深挖彻查。在查处梨林镇桥头村恶势力犯罪集团“保护伞”中,坚持“一案双查”,既严肃查处了该镇6名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又严厉追责了原、现两任镇党委书记,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震动,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区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失职失责和“保护伞”问题67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人、组织处理29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围绕增强群众幸福感,有力开展重复信访举报集中攻坚
五龙口镇任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冯明忠违反民主决策程序,与他人签订村集体土地承包延续合同、原村学校大院延续承包合同、减免一年企业欠村集体占地款等,引发群众持续上访。
“此案由班子成员包案,第二执纪监督室与五龙口镇纪委组成调查组,迅速查清冯明忠相关违纪问题,责令冯明忠辞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职务,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信访群众对调查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信访室主任赵小伟说。
在全区重复信访举报集中攻坚行动中,严格落实“六个一”要求,逐案分包核查,严把质量关口,着力化解矛盾,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停访息诉。上半年,省纪委交办的10个重复信访举报件、3个信访举报突出问题全部办结,1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
加快推进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建设,成立5个工作专班,制定工作规则,搭建模拟平台,积极推广部署子平台,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主渠道”,更好引导群众有序信访举报。(原鹏)
往期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