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鹤壁市纪委监委正确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政治监督任务清单,深入推动“护航”“暖心”“清风”三项工程,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实施“护航”工程,筑牢安心经营的纪法屏障
“136万元专项资金办下来了,真没想到会这么快。”7月9日,鹤壁万润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振鹤迫不及待地和到访的鹤壁市开发区纪工委副书记曹慧长分享这个好消息。
数日前,曹慧长到该企业对纾困惠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时了解到,随着疫情防控形式持续好转,企业想扩大产能却存在资金短缺等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曹慧长随即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帮助企业申报河南省“861金融暖春行动”等专项资金,使企业得以顺利扩大生产。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面扎实开展监督检查。围绕惠企政策落实、政府承诺践诺情况等内容,共走访工业企业933家、工地98处、服务单位237家,督促解决问题78个;围绕企业关心的复工复产、项目建设等开展14轮集中监督、492次专项检查,督促解决问题242个,向服务管理部门提出纪检监察建议16条,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推动鹤壁企业复工复产率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开展“清风”工程,涵养优质宽松的营商环境
“鹤壁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文清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目前正接受市监委监察调查。”去年5月份,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则消息,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近两年来,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市企业家协会原执行副会长高留池等7起涉企腐败典型案件,释放对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吃拿卡要等腐败问题“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现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也好办了。干企业最怕不作为、乱作为,‘打太极’现象反弹。”不久前在市纪委监委召开的座谈会上,鹤壁市一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让良好稳定的政商关系成为助推本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企业的难点痛点,就是监督检查的发力点。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服务企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紧扣3大类14方面突出问题,查处问题73个,党纪政务处分93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2件49人次,进一步涵养了优质宽松的营商环境。
推动“暖心”工程,激发担当作为的服务热情
“感觉很丢人,以为组织不会管我了。没想到组织依然没有放弃我……”5月30日,淇县纪委监委在对受处分干部赵某开展回访时,赵某如是说。2019年12月,赵某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县纪委监委及时开展跟踪教育,落实关心关爱措施,让赵某很受感动。
问责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市纪委监委注重挽救干部,对曾经犯错的干部,绝不一“处”了之、一“问”了事,而是通过有温度的回访和有感情的疏导,激发“有错人”决心成为“有为人”。今年以来,共对188名受处分干部开展暖心回访,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重拾干事创业信心。
市纪委监委还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拓展问责效果。筛选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运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做到问责一个,教育一片。同时,对受到不实举报、恶意举报的11名党员干部进行了澄清正名,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党员干部服务企业的工作热情。(卢家杰 李祎涵)
往期回看